国内动态

“诚实书店”是一块信用社会试验田

发布日期:2015-07-29责任编辑:点击:

南京大众书局门前广场出现一家无人看管的“诚实书店”,读者在选好图书后,自行将书上的定价乘以0.3,然后将相应的购书款投入收款箱即可。运营一天下来,“诚实书店”不仅不少钱,还多了一些,主要是无人找零。有人据此称赞购书者或南京人的道德高尚;也有人希望这种做法在更多行业推广,看人们能否经受住人性的考验。

考验人性其实没什么必要,国民性也比较难靠得住。林子一旦大了,什么动物都会有,这也大抵算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了。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超越国民性概念的,因为国民性并非亘古不变,从讲诚信到不讲诚信,也许社会一溃败,便会逐渐发酵;从不讲诚信到讲诚信,看似一条鸿沟,却也会经由法律律令、道德训练而发生转变。比如上世纪70年代香港警界一度贪腐盛行,但通过《廉政公署条例》、《警务条例》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法案的出台,香港警界中一度泛滥的集体腐败被彻底摧毁,廉政香港成为现实。

南京推出“诚实书店”,虽然不涉制度革新,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自行购物交款在我国确实比较罕见,在发达国家却已司空见惯。以英国而论,在不少连锁超市里都摆放着自动缴费机,消费者只需要将购买货品自己放置机器下刷二维码即可通过刷卡或现金投放缴费。不久前笔者在从伦敦前往剑桥大学的火车上,也发现无人检票,相当程度上都得依靠乘客的自觉。当然,虽然平时无人检票,一旦被发现故意逃票,不仅要处以高额罚金,还会被记入信用记录。信用记录这东西对于英国人而言可是兹体事大,从购房买车要贷款,到租房、申请信用卡、选择手机购买优惠等等,都需要核查申请人的信用记录,一旦记录不佳,生活上的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伦敦金融界有一句名言:“我的诺言就是契约。”契约社会的构建非常重要,固然每一个社会都会有契约经济的搭便车者、蒙混者,但契约背后也都离不开对背离契约的惩戒,这种惩戒令每一个人既学会如何遵守契约,又不敢轻易违背契约,久而久之,也便形成了尊重契约、遵循信用的生活方式。英国律师道森1913年在《伦敦地质学会季刊》上发表文章,声称发现了一些头骨碎片和一个下颌骨化石。这些化石被大英博物馆专家鉴定为一种早期人类化石,认为这一发现弥补了达尔文进化论对猿进化到人过程中考古证据的空白,并命名为“道森曙人”,一时道森风光无限。但伴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这一化石被证明是用现代人类头骨和黑猩猩下颌骨伪造而成,此事成为英国科学界的一大耻辱,道森本人从无限风光的顶峰一夜跌落身败名裂的深渊。

在东北亚文明圈内的韩国,以往也缺乏制度层面的契约意识、信用建设,但伴随着1995年《信用信息使用及保护法》的颁布,到目前为止韩国可谓业已形成基本完善的信用信息体系。韩国的信用体系是通过金融界来实现的,在金融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信用评价社来实现对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与评价。按照信用程度,韩国人被分为10个级别,一级为信用最优者,十级为最劣者,只有五级以上才是信用合格人员。虽然近年来信用记录也出现了购买现象,但随着韩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今年3月新上任的金融委员长任钟龙对信用评价社大加整顿,进一步推动了韩国信用评价制度的完善。

相较之下,南京“诚实书店”的推出,可以算作是一种对个人诚信的一种考验、训练和传播,一旦在社会层面建立契约共识,在制度层面推动信用体系的建设,也便会顺理成章。实际上,伴随着信用卡的大量使用,信用概念在我国社会层面的传播力度已经不小,但从信用概念到建立信用的生活方式,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南京“诚实书店”无疑是一种好的尝试。这样的“比好”,总是越多越好。